常德市创新推行“生态种养循环”模式,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高达95%

常德新闻网 阅读:3 2025-05-17 20:34:25 评论:0

近年来,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,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。常德市积极响应国家政策,创新推行“生态种养循环”模式,实现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高达95%的显著成果。

“生态种养循环”模式,即通过科学规划,将畜禽养殖与种植有机结合,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,降低环境污染,提高农业综合效益。常德市在推行这一模式过程中,充分发挥了当地资源优势,走出了一条生态、绿色、可持续的农业发展道路。

首先,常德市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,为“生态种养循环”模式的推广提供了有力保障。 *** 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,如补贴有机肥生产、鼓励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,激发了农民参与生态种养循环的积极性。

其次,常德市注重科技创新,引进了一批先进的生态种养技术。如采用生物发酵技术处理畜禽粪污,将其转化为有机肥,提高肥料的利用率;推广节水灌溉技术,降低农业用水量,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。

此外,常德市加强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,提高了农业抗风险能力。通过修建灌溉渠、排水沟等设施,确保了农田的灌溉和排水,降低了因自然灾害导致的农业损失。

在推广“生态种养循环”模式的过程中,常德市充分发挥了农民的主体作用。通过举办培训班、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,提高农民的生态环保意识,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生态种养循环中来。

据统计,目前常德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已达到95%,有效降低了环境污染。同时,这一模式还带动了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,促进了农民增收。

具体来看,常德市在推行“生态种养循环”模式中取得了以下成果:

1.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显著提高。通过推广有机肥生产、生物发酵等技术,将畜禽粪污转化为有机肥,实现了资源化利用。

2. 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改善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减少了化肥、农药的使用,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,提高了土壤质量。

3. 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优化。生态种养循环模式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,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。

4. 农民收入稳步增长。通过推广生态种养循环模式,农民实现了增收致富。

总之,常德市在推行“生态种养循环”模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,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。在今后的工作中,常德市将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,加强科技创新,推动农业绿色发展,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。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常德新闻网直属运营,发布常德最新时政、民生热点、问政互动与消费维权信息,打造常德市民的数字生活服务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