澧县巡察力量破解二十年民生难题 烂泥路蝶变产业振兴快车道

常德新闻网 阅读:7 2025-05-14 18:56:01 评论:0


  暮春时节,澧水河畔的羊湖口引水渠波光粼粼。大巷口社区养殖户刘清平轻点油门,满载鱼苗的货车平稳驶过新铺设的柏油路,后视镜里倒映着河堤步道赏春的村民。"从前这段碎石路像*,现在终于能安心运输了!"他黝黑的脸上绽开笑容。

常德新闻网

  这条承载着千亩水产基地希望的"黄金通道",曾是困扰三个社区七年的发展梗阻。2017年津澧大道拓宽改造时,衔接处的35米道路沦为"三不管"地带:晴天扬尘蔽日,雨季泥潭深陷,运输损耗率高达15%。养殖户罗承喜清楚记得,去年暴雨季鱼车侧倾,价值三万元的鳜鱼苗撒了满地。

  转机出现在今年惊蛰时节。澧县县委之一巡察组驻点羊湖口电排站期间,通过"屋场夜话"收集到23条群众诉求。巡察专员彭伟带队踏勘时,碎石路上残留的鱼鳞在阳光下刺痛双眼,东堤堆积的废弃渔网随风飘摇,与碧水蓝天形成刺目反差。

  "民生堵点就是巡察重点!"工作组连夜会商,将道路硬化与环境整治纳入"双整改"清单。他们创新采用"三诊法"破局:联合交通、环保等部门"联合会诊",组织村民代表监理小组"现场坐诊",设立整改进度公示栏"每日复诊"。路基浇筑期间,60岁的村民王桂芳自发架起茶水摊,"干部们鞋帮沾满泥,我们看着心疼"。

  短短28天,这片积弊之地上演华丽蜕变:混凝土泵车轰鸣声中,35米标准化道路蜿蜒伸展;生态护坡工程让2048平方米荒滩重生,波斯菊与格桑花随风摇曳;智能灌溉管网沿步道延伸,既护绿又节水。更令群众暖心的是,巡察组推动建立"路长制+河长制"双维管护机制,大学生村官陈晓雨牵头组建护路志愿队,昔日"垃圾带"变成网红打卡点。

  数据见证蝶变:鱼苗运输损耗率降至4%,年节约成本超百万;沿线路灯亮化后,夜市经济悄然兴起,8家渔家乐挂牌营业。站在新竖立的"巡察惠民示范路"石碑前,巡察组组长李建军感慨:"民心路不仅要修得快,更要守得久。我们将建立'整改成效回头看'机制,让每寸道路都成为干群连心桥。"
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常德新闻网直属运营,发布常德最新时政、民生热点、问政互动与消费维权信息,打造常德市民的数字生活服务平台